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快穿之撩人小妖精 > 神医王妃:爽啊

神医王妃:爽啊(2 / 2)

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

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

这是《竹枝词里的句子,古代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青丝的故事也就此开始,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青丝,就是情丝。一缕情丝,总是要以所爱的男子为寄托,犹如藤萝之依附乔木。在古人笔记中传世的爱情故事处处可见古代女子以秀发相赠、以身心俱陈的笃定情长,而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剪下一缕青丝当做信物赠给"qingren"时,她并不知道那丝丝缕缕最终缠住的只是自己。有一个上古时代的传说:巴人首领廪君率船队顺清江西征,在盐池与美丽的盐水女神相爱,廪君把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女神说:“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但廪君不愿停止西征的脚步,女神恋恋不舍化做飞虫拦住了他的去路想挽留他,廪君就在阳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时脖颈上还缠绕着他送的头发……“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相现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复杂、装饰考究,但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战国时期的女子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说。《韩非子也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当然,最有名的话还是出自《战国策中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今天我们用的腮红。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于古代的女子是首饰一样的闺私,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胜掖在臂钏里。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结拜金兰姐妹也称“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缀上圆环其余三角从中穿过,即称“穿心合”,里面装着的或许就是一场女儿家的心事。《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痴女儿小红遗帕惹相思,最终成就了一段情缘。这一块小小的方巾曾在几千年哑默无声的女性世界里传递了多少情感。漫讶青衫易湿,红绡更是沾满了泪,唐代李节度使姬的诗《红绡帕中写到:

囊裹真香谁见窃,绞绡滴泪染成红。

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

身心并陈的思念就是如此真切的泪如雨下,贞顺自守、寂寞无声的时光里,尺素绫帕承载了古代女性蕴籍绵长的相思和离愁,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长的等待……

亦作“合懽被”。织有对称图案花纹的联幅被。象征男女欢爱。《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懽被。”唐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唐温庭筠《织锦词:“为君裁破合欢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红楼梦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探春的闺房:“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