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情义(1 / 2)

庄户人家最在意的也就是田地里那点产出,嘴里那点粮,叶青青知道的,县里,镇上,还有被雨水祸害的村子都相继祭天,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雨还真就这么无声无息停了,天气一下子晴朗起来,村里人忙着抢救庄稼,忙的不可开交。

叶青青第一时间跟周氏商量,赶往清泉镇,好在清泉镇没有被水淹过,只是之前一直下雨,房子里多少进了点水,加上潮湿,地上和屋子里的家具都发了霉,柜子里的衣服被子都长了斑斑驳驳的霉迹,惨不忍睹。

自然那几锅卤肉汤也坏掉了,周氏唉声叹气,直呼可惜,叶青青倒也不太在意卤汤,令她意外的是之前屯的米受潮程度不是特别严重,就连挂着的腊肉香肠也只是有些霉,但是处理一下还能吃,这让她的心一下子狠狠松了一口气。

屯粮的时候,她自然也想到防潮,可她并不专业,只是在放米缸的地上,先铺了两层鹅卵石,然后又放了木板,铺了一层沙子,又放了一层鹅卵石,当时不知道有没有用,没想到,最后竟然保住了多数的屯粮,恰好雨过天晴,一家人忙前忙后收拾,也将家里的米都倒在太阳下晒。

连续几个月的降雨,镇上的米粮铺子价格翻了几倍,之前大家疯抢,如今,雨停了,粮价却没有下去。

叶青青没有再买粮食,观望了下情形,镇上许多铺子都关门了,就连往日很红火的八宝斋都门可罗雀,卤肉生意也做不下去,为今之计就是守好家里的存粮,度过艰难时期再做打算。

好在之前开铺子存了不少银子,之前周氏清点过,家里如今还剩下一百两银子,她跟周氏商量了下,与其在镇上待着,不如早日回叶家村,至少那边偏僻,太平点。

周氏闻言也很是赞成,叶青青当天就去找了之前的马车把式,恰好遇到了仁和堂的赵掌柜,好长时间不见,赵掌柜看到她很是关切,叶青青心里感激,说了自己一家打算暂时关了铺子回村里的消息。

“回去好,之前下了几个月的雨,镇上的生意都乱了,这世道不怎么太平,待在山里,远离纷争,等缓过这阵再说。”赵掌柜闻言,看了叶青青几秒,愣了下,叹气。

叶青青总觉得赵掌柜说得很有道理,直点头,没有说话。

赵掌柜顿了顿,想到自家公子,又忍不住叮嘱,“丫头,我知你心有成算,至情至性,可回去也该避些锋芒。”

叶青青觉得赵掌柜似乎话中有话,可又觉得他大概是善意提醒,感激道,“多谢赵掌柜提醒,我还要去找车把式租辆马车,就不耽搁了。”

赵掌柜又说她正好要亲自送一批药物回青石镇,问她可愿同行。

叶青青心下一喜,要将粮食运回去,有赵掌柜一路,也好有个照应,总归安心不少,跟赵掌柜约定了时间,叶青青提了一块腊肉去看了周夫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底是大哥的老师,大哥不在家,叶青青觉得既然回了一趟镇上,又要走,还是去看望一下才好。

清泉书苑空落落的,一片荒芜狼藉,院坝里青砖缝隙间杂草丛生,想来是之前降雨影响,书院的学生都没有来,周夫子看到她还有些意外,听到她说要暂时关了店铺回村里,周夫子跟赵掌柜意见竟然出奇一致。

“老夫夜观星象,今年只怕是个灾荒年,若不是老夫大半身子都埋土里了,也打算逃难去了。”周夫子捋着胡须眯眼到。

“夫子造福苍生,桃李满天下,如今身子强壮,定要长命百岁方是百姓之福,切勿说些不吉吉利的话。”叶青青行了个作揖礼,劝慰着。

“你这丫头,总算比你按个傻大个哥哥有良心,还知道来看看我这个糟老头子,你虽不是我的学生,但你大哥从我这里学了东西回去教与你,你也算我半个学生,回去后学业不可荒怠,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啥本事,临别前,就送你几本书吧!”周夫子冷着脸,但是抑制不住的嘴角上扬,却泄露了那一丝欣慰和喜悦。

说是几本书,周夫子出来时候,给她装了一个木箱子,里面重得跟石头一样,叶青青都拧不动,还是周夫子让人帮她送到铺子里的,也请好奇打开移开,什么《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等蒙学书籍,应有尽有,还有一套笔墨纸砚,其实她跟周夫子不过几面之缘,可周夫子却对她如此厚爱,叶青青心里都不知道是该感动还是该感激。

第二日临走前,拜托赵掌柜让仁和堂的伙计给周夫子送了一袋米去。

赵掌柜为人厚道热心,到了青石镇竟然连夜安排自己店铺的马车将她们孤儿寡母护送到叶家村,还帮着将粮食行李搬进院子才离开,叶青青又将这一恩情牢记于心,想着他日再行报答。

离开清泉镇的时候,叶青青尚且没能领会周夫子所谓的灾荒年,只知道雨停了,直接进入炎夏,连续晴了一个多月才觉得不太对劲。

转眼就是八月份,老天爷大概是在打盹,竟然一滴雨都没再下过。

一开始雨停了大家还喜出望外,可如今不下雨了,比起之前下雨,这下,村民是更加怨声载道,眼看着天晴后田地里新种的庄稼都灼热的太阳晒得干枯,之前还能冲清石溪引水灌溉,可如今,清石溪的水小得跟线一样可怜,杯水车薪,里正召集村民开了好几次会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将翠湖的水引入稻田灌溉。

大家都求神拜佛开始祈雨,可每日早晨,太阳依旧升起,眼看着从未干枯的翠湖水位越来越浅,路边田间的草叶子都卷曲起来了,所有人心里都涌起浓浓的绝望。

如此迹象,只怕是大旱灾年,等到翠湖水不够的时候,若是一直干旱下去,稻谷早熟空壳,只怕田里会颗粒无收。

上半年出现大面积降雨洪涝灾害,下半年干旱,等到老板姓的存粮吃光,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面积的饥荒。

饥荒啊,听着就是让人后背发凉的字眼,在古代遇到大面积的灾荒,灾民们只有等待朝廷的救助和等待饿死两种办法,她记得古代“易子而食”的故事,大概意思是,百姓没有粮食果腹,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死亡面前,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她不敢想象若是叶家村闹气了饥荒,会是怎样一种惨状。

若是朝廷这能赈灾也许还有些许活路,可京都距离南川府千里,就算粮食千里迢迢运到,谁又能保证自己能活到那些时候。

再说之前在镇上听闻不仅仅是南川府境内出现了洪涝,周围十多个府城都被降雨不同程度的影响了。

朝廷的赈灾粮也不能厚此薄彼,人口基数太大,谁知道能分到多少口粮。

庄户人家每年水稻麦子丰收交了官府的税,本身剩下的粮食紧巴巴也吃不了一年,原本盼着去年种的冬小麦收割接济着,可麦子遭了灾,收成几乎没有,田里指望着秋收的水稻眼看着也要落空,谁不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