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允炆一早在仪仗队之下威仪四方得乘坐龙辇行至奉天门,与朝臣们一同评论奏章,商议政事,竟无人再提及杨毓敏之事。齐泰他们像是从没发生过谏言似的,个个缄默其口。允炆暗喜,心里一欢快,脸上也有了笑容,对很多奏请之事本需再缓缓批复的也都直接下了批示。一时朝政之上,大家都欢欣喜悦了起来。
于是,允炆暗自思忖着还是要把毓敏接进宫,只是怕齐泰他们还要闹腾,便暗地里着了杨康年好生照顾毓敏,把好日子往后再延一延。
其实齐泰他们也并没有放弃,只是改变了策略。齐泰私下去杨府见了毓敏,让他随从把声讨毓敏的檄文对着她大声念了一遍。然后自己又疾言厉色地看着毓敏说道:“杨姑娘实在是触犯众怒。如今朝上文武百官都要追究你,讨伐你。朝下,你也是茶余饭后的笑柄笑料。倘若杨姑娘还有自知之明,就该自我了断,以死谢罪。若你想祸害皇上、淑太皇太妃,甚至是大明江山,那你的后果只会比死更难看。”
杨康年在一边听着,心里直打鼓,暗乞齐泰说话轻一点。这番话他一个旁人都不受用,如何让一个弱质彬彬的女儿家承受?
毓敏低着头,一声不吭,想着自己的心事。齐泰的话语就像头顶的雷声轰隆隆不停作响,她装着不在意,却一声一声都灌进她耳朵。毓敏不知齐泰说了多久,只是齐泰站在门口准备离开的时候,她才抬头发现,齐泰的身形遮住了所有的日光,屋子里仿佛黑洞般阴暗。
毓敏也因此在杨家越发不受待见,原本每日三餐还和他们一家一起用膳,这会杨夫人也只差人送些饭食到她房里,让她一人独吃。之前侍候她的小丫鬟也撤走了,屋里的事体都由毓敏自己收拾。
这些也都罢了,杨夫人每天一早就在院子里指桑骂槐得开起腔来,什么害人精,狐狸精,丢人现眼,不得好死。不管哪个下人,什么事情触怒她,她都要把这些统统骂上一通才肯作歇。
毓敏一句不回,一眼不见,整天只在房里默默流泪。这天,终于忍无可忍,便走出了大门,走上大街。天阴沉沉的,远远传来雷声,仿佛齐泰的声音。毓敏漫无目的,她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
秦淮河上水波荡漾,一路风光无限。京师最繁华热闹的地段最引人入胜的风景却是秦始皇当年用来毁灭帝气的泄下河,这是有多讽刺!毓敏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看见了河对面那弄堂里的旧锦衣卫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