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化缘(2 / 2)

“那我去教孩子们认字吧。”谢婷婷激动地说:“我一定能教好,以前弟弟启蒙就是我教的。”

“好呀。”夏仲春答应下来:“现在能学字的孩子也就三四个,清闲的很。”

“我一定去。”多好的出门机会啊,谢婷婷激动地小脸通红。

其他姑娘见有第一个人去,都蠢蠢欲动,将夏仲春拉过来,听她细细地讲着育婴堂的故事,哪个孩子抱回来的时候奄奄一息,大夫花了三天三夜才将她从鬼门关拉回来,哪个孩子调皮,跳进水盆里把自己弄的跟落汤鸡似的,哪个孩子聪明伶俐,能过目不忘。她跟说似的,情节跌宕起伏,引得姑娘们一会儿惊呼,一会儿震惊,一会儿捧腹大笑,整个花厅热闹的跟菜市场似的,桌上的饭菜根本没人吃,等在一边的女先儿无聊的直打哈切—没事干。

这次的宴会对于参加的人来说,并非好宴,毕竟是出血的事情,能好到哪里去?但也并非是坏宴,因为大部分人得到了自己参的目的,经商的借着这次机会搭上了新线,做官的终于在县太爷面前漏了脸,一举数的。

宴会之后,育婴堂得到了一部分捐款,但数量并不多,对于日渐增加的弃婴,这些钱是不够的。段希元的提议很吸引人,但不到嘉奖形式落实,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朝廷的嘉奖在宴会一个月后下来了。

白塔暂代知府一职,段希元升任江州同知,吴川县县令由朝廷另外派人接人,在新县令上任之前,他依然是吴川县县令。也就是说,他升任同知,兼任吴川县县令。

朝廷也嘉奖了在赈灾中有突出贡献的商人,江州不少商人被点了名,李家、黄家等几个出了大钱的商户榜上有名,而且朝廷特许他们可以用钱捐官,这对于是商籍的商人而言,是天大的恩赐,李家黄家立即出钱给嫡长子捐了一个官职,立即改换了门庭,成了官家。

而刘家,则是由朝廷奖励了一块“仁义””的匾额,并赐金百两。这份恩赐是独一无二的。

圣旨送到的时候,不仅刘家一家跪在大门外听旨,听到消息的亲朋好友也都赶过来听旨,寻常老百姓连皇城门都没见过,接圣旨这种事一辈子都没机会,哪怕让他们跪半个时辰他们也是乐意的。

谢过来宣旨的高官,刘家父子亲手将匾额挂在正堂之上。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这就是一块镶了金的活招牌。从此,他家就是吴川县的第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