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永安记 > 33.孙广龙失踪方游夹了一块清蒸鱼放碗里……

33.孙广龙失踪方游夹了一块清蒸鱼放碗里……(2 / 2)

于是在众人万般感谢下告辞了,反正已经同宁书办交待过,他在不在都一样。

众人来到一家饭馆,那饭馆的名字叫满香楼,还没进门,便有菜香扑鼻而来。

“哟,朱三少、杨大少、李三少、赵二少,还有两位爷,您们都来了?快,里边请,位置都给您们留着呢!”一个机灵的伙计将众人请到,一个用屏风隔挡的桌位。

众人一一坐下,点了些饭食,便让书童和小厮也去用饭。

方游夹了一块清蒸鱼放碗里,冲朱琮和杨枫笑个不停,“你俩的名字,不管是念朱兄、杨兄,还是琮兄、枫兄都让人忍俊不禁。”

四人不明所以,倒是曹骏一下子便领悟出其中含义,“朱兄和杨兄很好理解,朱兄是猪的胸,杨兄是那羊的胸。琮兄,如果理解不差,应该是虫的意思,倒是枫兄我就不理解了。”

“枫可以认为是丰满的丰,那么……”方游提示曹骏和众人。

听闻方游的解释,众人也哈哈大笑,只有杨枫嘴里的饭差点喷出来,“方游,你居然和马槽学坏了!”

方游面不改色的将碗中的鱼肉,将鱼刺剔净后吃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众人临走前,给宁书办打包了份饭食,又去方府寻了方瑾;方瑾被方游缠得没办法,只能加入这翻书大军。

回到书院,那些学子依旧在听夫子讲学。

刚到藏书院就碰到了常库长,见到众人常库长有些诧异,但也没问什么;只是听常库长说,那日和他假传他们的学子找到了,那人就是黄字甲号的孙广龙。

不过他今日没来书院,曾堂长也派人去寻了他,可是没找到。书院和他家里人都在寻他,若是不行,会向衙门报案,让衙门的人来找。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对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地保持着沉默。等回到档案院的房里,众人情绪都非常低沉。

曹骏深呼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你们说,孙广龙这个人,会不会被那天的人给……”

所有人,除了方瑾,心里都有这个想法,毕竟当时在场的他们,都看到了那个意图杀他们的人影。

“马槽,你别凡事都往坏的想,事情还没发生就不要多想,说不定他是怕被夫子责罚,才跑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有关的卷宗册簿。”方游安抚众人,可是这个说法,连他自己都不信。

孙广龙也不至于会因为这个害怕逃跑,到现在还音讯全无。

申时末,众人终于将这六间屋子里的全部书籍宗卷看完,找到了两本无关痛痒,却充满问题的册簿。

一本是记载书院建成竣工的册簿,册簿上记载了,逸风书院是于震召集富商募捐而成。

这问题就来了,有记载说元丰帝是爱书之人,元丰帝当政期间,读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那时候元丰帝还专门减衣缩食从中拨出银子,修缮岐国大小书院,不论是官府学办,还是民私办,都有一笔修缮款。

逸风书院建于元丰十三年间,而元丰帝元丰八年就颁布了这项条令。

是什么原因使于震不拿朝廷的拨款,而去召集富商募捐?

第二本是于震这个人,册簿上记载他是一介布衣出身,从小家境贫寒,当过乞儿,也当过和尚。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从未接触过书籍,从未上过私塾的人,居然在三十岁之前,召集富商募捐建成了这个书院。

就相当于,一个不识字,从未念过私塾的人,突然有一天说他会读书的天方夜谭。

建完这所书院后,他去游说那些寒窗学子来教学,将书院交给一个贾姓的年轻书生打理。

而这于震,看记载上说,他交给贾姓的书生后,归居山野,不为世人道也。

那贾姓书生一边打理书院,一边考取功名,元丰末年,元丰帝被毒杀后,那贾姓书生和这里的夫子也了无音讯,根本无从寻找。

一个是创始人于震,一个是书院第一个山长贾楠,两个最重要的人,最后都消失了,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关联,谁也不知道。

</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