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夫子很少去逸风书院,也很少外出,以至于没多少人知道他长什么模样,更别说知晓他是逸风书院的山长了。
入学礼很庄严。
第一步正衣冠。所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于是自古就有,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说法。
方游将青襟上的褶子抚平,目视前方,将头上戴的巾帽扶正。
第二步就是行拜师礼。这个拜师礼和昨天誉夫子的不同,是拜至圣先师。
方游左手抱拳,朝圣贤图上的伏羲、皇帝、老子、孔子鞠了一礼。
这个在历史上从未被记载的朝代,居然也有老子、孔子这些人,方游非常惊讶。
似乎这朝代越来越古怪了,说不上是架空朝代,还是史实,或二者皆有。
拜至圣先师后,第三步是净手净心。
所谓净手净心,就是在一个盆里放些手,让初学者将手洗净。
其寓意是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学者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刚做完第三步,一阵脚步声从书院门前传来,众人看去,是个学子。
那位学子走来,见到誉夫子又惊有喜,正待开口,便被古板男子喝到一旁,“徐子青,入学礼正在进行,不得打断。”
徐子青这才看到誉夫子为方游点朱砂,心中有些嫉妒,却还是走到一旁等候。
第四步,便是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智,寓意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者日后能一点就通。
誉夫子拿根毛笔,笔尖沾了些许朱砂,往方游眉心正中一点,一颗鲜红的朱砂印,便落在额中。
这入学礼,才算是完成。
方父将方瑾和方游的脩金,递给堂长,再由堂长交给监院。
等堂长走后,方父才拿出张帕子,浸了些水,帮方游轻轻擦拭。
这朱砂不是很浓稠,轻擦了一会,便净了,不然方游得一天顶着[红额]上课。
待方父和誉夫子走后,徐子青便欢快地走到方游面前,“游弟!真的是你啊?”
见到徐子青,方游也很惊讶。所谓做官不从商,从商不做官,潇国也明令禁止商人应试。
这徐子青读书要走仕途,却还开着店铺,难道他不知晓这里的律法?
徐子青看到方游惊讶,四处看了看,低声解释:“游弟你有所不知,现在很多当官的私下都有很多商铺,只是挂在别人名下,收的钱还是进自己口袋,根本不会有人去查。”
方瑾听闻满脸不赞同,就算不被查出,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依旧不可取,当即想反驳,却被方游轻轻拍了下手背。
“子青兄还是小心些为好,我等日后都是走仕途之人,这种事还是少做。”
徐子青点点头,“我会注意的,倒是瑾兄和游弟,你们在哪个字号?”
“我在黄字丙号,瑾哥在地字甲号。”
徐子青高兴的拉着方游,“太好了,我也在黄字,不过是甲号。不过休息时,可以找你。”
这里的年级只有天、地、玄、黄之分,黄字为最低,一般为初学者。
然而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有快慢班之分,分为甲、乙、丙号;甲号为快班,乙号为中班,丙号为慢班。
逸风书院由三个院子组成,前院是讲学之地。
入门南边是黄字甲乙丙三个班,西边是玄字班,东边是地字班,北边是天字班。
院子里,种植着一排排的树,树中心是一个宽阔类似于现代的操场地。
在前院东北方向有个木门,里面是第二个院子,也是藏书院。
藏书院分私人捐赠、书院购置、书院刊刻书籍等。
藏书院并不全部属于开放式,过门直走的借阅房,只能在那走动,其它地方不经允许随意走动,可是会处罚的。
过藏书院,第三个院子是祭祀院。
每个书院都会定期祭祀先圣孔子、与本书院有关的先儒贤以及主宰功名的文昌帝和奎星等。
</li>
<li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9900;"><hr size="1"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收藏,多谢营养液mua~
举花花≧﹏≦
(ps.捉虫)</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