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道歉(1 / 2)

里正见安小月发问,也就附和着问道:“牛氏,说话要讲究个凭证,这红口白牙的,若是冤枉了别人,那就不好了。尤其是这种事儿,那流言一旦传起来,那是要闹出人命的。”

里正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白沙村因着这种事情,以前闹出过好几条人命,而十里八乡的,类似的事情闹出人命的就更多了。大多数女人都受不了这个压力,尤其是遇到婆家人不理解,更是要命呢!

“我就是知道,我看见了。”牛氏睁着眼睛说瞎话。

“牛氏,我都说了,要有个凭证,不能空口说白话啊!”里正不由得蹙眉。

徐家媳妇儿则是一脸委屈的说道:“她压根儿就没有凭证,她就是在诬赖我。”

“凭证?哼,难道赵三才和孙大福合计着多给你十个钱不算是凭证吗?你来的最晚,拿的工钱却比我们早来的都多。你每天比我们晚下工一会儿工夫,那一会儿工夫你们都做什么了?”牛氏倒是依然气势汹汹,只是不敢再打人了而已。

“我那是在统计当天的出勤,迟到的,请假的,都要记在纸上。还有当天消耗了多少原料,也要记录下来。我能每个月多十个钱,就是因为下工后,我多做了这件事情。”徐家媳妇立马解释道,而这样的话,她已经说过无数次了。

赵三才和孙大福听闻里正在安小月家里就徐家媳妇的事儿要主持公道,也都一起赶来了,就在门口听着。

徐家媳妇辩解之后,赵三才就去作坊里拿了一个方形的竹筐,是安元生亲手编的,他专门拿来存放徐家媳妇记录的东西。

拿来之后,赵三才就进了堂屋,“里正,这些都是徐家媳妇写的,我们都是大老粗,不认得字,又怕每天谁请假,谁迟到的,太多了会记不清,所以我和老孙每天下工后,都让徐家媳妇帮着写。如果我们真的做了别的,怎么可能写这么多东西?”

孙大福也忍不住说道:“里正,这东西就是证据。安老四和他媳妇故意冤枉好人。”

里正看着那一叠记录,满意地点点头,“瞧瞧吧!人家有证据,下工后还在做记录。既然多做了事情,每个月多十个钱的工钱,也是合情合理。”

柳氏这时候又一次说道:“作坊每日下工后,我基本都会过去洒扫,都看见徐家媳妇在写写画画的,我虽是不识字,但我也知道,她在做正经事儿,根本不是像牛氏所说的那般。”

“四婶儿,此时出勤登记是物证,我娘是人证。人证物证俱全,你要么现在趁着人多,公开跟徐家嫂子道个歉,赔偿他们两口子的医药费、误工费和营养费,看在乡里乡亲的份儿上,咱们就息事宁人,把这一页揭过去,算是私了此事。要么咱们就走公了,明个儿一早咱们去镇子上,让大老爷来断案。到时候,徐家媳妇告你一个诬陷诽谤,再告你们夫妻俩一个恶意伤人。哼,到时候可没有你们好果子吃。”安小月瞪着牛氏,用目光威慑着她。

在安小月看来,不管是让牛氏当众道歉,还是明天闹到公堂之上,都可以讲徐家媳妇的事儿彻底澄清。

此时,牛氏心里开始发怵了,“小月,我是你亲四婶啊!你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那徐家媳妇给了你什么好处了?她是你去军营的时候,赵三才他们招进来做工的,你应该跟她总共没见着几次面。”

“我是帮理不帮亲!”安小月大声道,让门口看热闹的村民都能听见,“这事儿我徐家嫂子特别冤枉,特别委屈,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受欺负。这不是我安小月做事情的风格,大家伙都在,你们觉得我安小月帮着徐家媳妇澄清冤枉,不让她委屈,有错吗?”

一时间,门口的村民议论纷纷,安小月听到的无非都是指责牛氏的。毕竟徐家是老实人,跟左邻右舍的都相处的还算不错,而安老四和牛氏的名声,在村里却很臭。现在这两家人对上,孰是孰非,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小月,她若是没有偷人,这事儿就算了,以后我不说就是了。”牛氏说了一句服软的话,她很怕去对薄公堂。

“牛氏,你这话的意思,莫非是承认自己冤枉了人家徐家媳妇?”里正问道,随即摇着头,“牛氏,怕是你这个话,说的太过模棱两可了?若是冤枉了人家,就好好道个歉。都是一个村的,赔个药钱,大家伙也就算了。可别把事情闹大了,大家伙都觉得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