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学了,江泳博在二班,宁声涛和张连城在一班。自从初三下期江泳博来到江龙中学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和宁声涛打交道,到了天佳中学,宁声涛和张连城关系越来越好,也就没怎么考虑要和江泳博联系,反正同学那么多,谁一定要和谁做朋友呢?你江泳博到了江龙中学都不给我打招呼,宁声涛觉得是江泳博没把自己当成朋友,于是高一的时候,江泳博和宁声涛就算在一层楼的走廊碰到,也仅仅是点个头就算打招呼了,甚至都没有说过话。
江泳博后来还开玩笑说:“桃子,你那个时候在一班多拽啊。眼高于顶,眼中根本没有我们这些考不上一班的同学。”颜桂华当时也从其他初中来到了天佳中学,和江泳博同在二班。江泳博的意思就是来到一班的宁声涛瞧不起他们这些不是一班的老同学。
一班的学生很骄傲,他们的平均分常常可以压过江龙中学,确实就有很多同学不太瞧得起年级上其他班的同学,不过江泳博说宁声涛瞧不起人绝对是误会,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他在一班的时候其实是遇到了非常闹心的事情,学习跟不上,再加上江泳博到江龙中学来都没和他联系,他以为这个人根本不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本来他就不是一个很主动的人,因此他整个高一根本没有主动和江泳博联系的意图。
宁声涛在高一的时候遭遇了什么闹心的事情呢?他又是如何从一班去到二班,和江泳博再次成为同班同学的呢?这个主要是两个人造成的,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个故事,对宁声涛来说,简直就是个事故了。
俞德,一个高一的时候在年级中不算非常高大的男生。不过他确实比宁声涛高大,而且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高大。
高一时,宁声涛的体检报告中,身高一栏1米62,体重一栏55公斤,在班里他是最矮的五个男生之一。其实自从初二身高长到一米六之后,宁声涛的身高就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变化。14岁的身高和40岁的身高都是一样的。
宁声涛在江龙中学读初中时,班上有一个男生叫做张胜嘉,这个男生初二的时候和初三的时候的身高都是一样的,只有一米五五的样子,而且还比较瘦弱。
当时初中男生们一起玩耍,有一种游戏叫做“背背架”。就是一个男生背着另外一个男生,和另一对男生互相拉扯,如果其中一对男生当中被背着的一位把另外一对男生中被背着的那位从背人的男生身上拉下来,那就算赢了。
其实这个游戏也就是比的力量、合作和技巧。不见得个子高大的男生背着一个个子矮小的男生就一定是赢家,如果不够灵活,也很可能会被个子更矮小的一对男生给拉下“马”来。
宁声涛和张胜嘉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张胜嘉在其他男生背上赢率不超过50%,宁声涛在其他男生背上不超过20%,宁声涛背着陈顾戈这个初中时最好的朋友的胜率为0,而陈顾戈根本还背不动宁声涛。
张胜嘉一次偶然的机会跳到宁声涛的背上,结果另外一对男生马广和牛新居然就来开玩笑,想一下子把张胜嘉拉下来,甚至把宁声涛也带着摔倒在地。结果,玩笑最后,被拉下马来的是牛新!
马广和牛新是江龙中学的体育特招生,两人都是乒乓球高手,一个国家二级运动员,一个国家三级运动员。他们的乒乓球水平在全校都是有名气的,可是他们还有一个有名气的事情就是拉“背背架”,他们的组合几乎所向无敌。马广高而瘦,牛新矮而敦实,一个一米七二的男生背着一个一米六的男生,往往能够打败一米八的男生背着的一米六五的男生。
做广播体操的时候,一个叫李广的男生追张胜嘉,这个特别喜欢闹喜欢开玩笑的男生居然就跳到了宁声涛的背上假装躲避,而且还模拟着骑马的“驾、驾”的声音,把宁声涛当成了他的坐骑马了。张胜嘉和宁声涛算不上很好的朋友,但宁声涛个头比他高,从小在农科院除了读书外也满山跑,体质比瘦弱的城市孩子张胜嘉还是更优越一些。加上张胜嘉是个特别活泼的人,和男生女生都很随意,有点像个开心果,大家也不会真的对他的一些玩笑生气。
宁声涛成了张胜嘉躲避李广的工具,李广想把张胜嘉从宁声涛背上拉下来,其实张胜嘉被拉下来简直就是时间问题,一个站在地上的人要把另一个在别人背上的人拉下来其实比在背上拉架更容易,不存在配合问题,而且可以以自己的体重做秤砣。
大家都在玩笑,牛新也突然跳到马广的背上不宣而战。
可是在玩笑中,牛新居然被张胜嘉给拉下了马,让人刮目相看。班主任卢凤来老师给了没在操场上站好位置准备做操的李广一脚,动作很凶,其实也没用力,不过把所有不老实站好的男生们都给吓了一跳。牛新约好张胜嘉做完课间操再战。
宁声涛实在无法下想象,他和张胜嘉居然再次战胜了牛新和马广。从此,他们这对组合赢多输少,机会很难失败。
中考过后两个多月,宁声涛在天佳中学也看到了张胜嘉,他在二班,不过最初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还是张胜嘉吗?一米七五以上的个子,体重也比中考前起码重了十多二十斤,最让人咋舌的是身高长了二十厘米以上!
俞德和高一时的张胜嘉几乎一般高,可是体重起码多了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