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看人真准!(4k)
“赵主管这个问题问得好。”
陈景乐淡然一笑。
赵主管闻言顿时头皮发麻,回想刚才周经理的下场,顿时暗暗后悔。
自己该不会也要被当做反面典型吧
而刚才羞得无地自容的周经理,看到有第二个人出头,可算心生宽慰了。
好兄弟,谢谢你!
陈景乐环视众人,说:“估计在座各位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疑惑。和农村农民深度绑定,就意味着要继续往里面砸钱,砸更多的钱,对一家民企来说,值得吗”
“值不值得,这个主要看个人。有的人觉得白的银子发给穷人,简直造孽;有的人觉得一家富不如千家富。这都是个人选择,怎么选都可以。”
“然而,站在贵司的角度,在当下这种环境,在大资本要进来抢食的情况下,想要稳住基本盘,想要抵御外来风险,想要继续扩张做大做强,就不能只在需要农民的时候想到农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农民也不是傻子。”
“而稳住基本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钱!把钱发到有需要的人手里!短期内公司看似支出多了,但并不是没有收益,而是收获了人心,收获了口碑。这就是常说的,有些账不能只算表面。”
“推己及人,假如贵司每个月给在座各位发的工资是两千,遇到困难了,才说希望员工能和公司共济难关,我想恐怕没几个人乐意。反观在座各位工资都是两三万,我觉得应该没有谁希望看到公司倒闭。”
“有些支出是没必要,有些支出是可以,有些支出是必须!在座各位思考问题的时候,麻烦从多个角度出发,多个方面考虑,并不是说替公司省钱就是好事,省出来的钱用在哪,才是关键。”
“新一轮的圈地,是危机,也是挑战,是风险,也是机遇,关键在于站在十字路口如何选择。上面动,后被放上餐桌,就不是砸不砸钱的问题了。”
“资本下乡于乡村振兴而言,其核心矛盾在于资本逐利性与乡村公共利益的平衡,上面要实现的是‘资本赋能’,而非‘资本掠夺’。贵司的体量放在江北不算小,全省范围也够得上名次,但是放到全国范围就有点不够看了。因此不要试图与大势对抗,顺应大势,响应号召,才是正确选择。”
“我很期待鸿启成为全国行业龙头的一天。”
陈景乐的演讲技能虽然等级不高,但作用还是有的。
看台下众人表情,就知道他们都听进去了,特别是说到“全国行业龙头”时,一个个眼神火热。
要是继续练习,假日时日,未必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呼百应。
嘶
蒜鸟蒜鸟。
……
陈景乐在又一轮的隆重掌声中退场。
这一次显然比刚才要热烈得多。
离开会议室,又回到接待室坐一会儿,等李启光开完会了,秘书陈辉才过来请他到李启光办公室。
推门进去。
陈景乐看到墙上挂着自己写的几幅书法作品,表情有点异样,不过未来岳父都没说什么,他便装作没看见。
拉椅落座,陈辉沏好茶便识趣地退了出去。
“感觉怎么样”李启光问他。
陈景乐呵呵一笑:“您指哪方面”
“刚才的讲课。”
“挺爽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满足了我好为人师的想法,又完成了您交代的任务。”陈景乐点头。
李启光抬眼皮看他:“那以后多来几次”
陈景乐一滞,连忙摆手:“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开会讲课这种事,多了会打乱公司运行节奏,不如让他们把时间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李启光轻笑:“我倒觉得听你讲课,比他们瞎忙活要好。”
陈景乐呵呵一笑,不接话。
李启光话题一转:“感觉你刚才在上面讲的,还是有所保留。”
他目光看着陈景乐,眼神颇具压迫力。
陈景乐端起茶杯抿一口:“有些话,觉得不太适合在那么多人面前讲,就没讲。”
“现在可以”李启光问。
陈景乐扯扯嘴角:“您要是不嫌我讲得粗浅的话,我是无所谓。”
“那就随便讲讲。”李启光往椅背上一靠。
陈景乐斟酌着开口:“我在会议室讲的,基本都是企业外部矛盾,而企业内部矛盾,并没有提太多。加上我本身对企业管理不算精通,就不好班门弄斧,省得给您丢人。既然您要听,那我把我原先整理的资料说说,您给提点提点。”
李启光点点头,示意继续。
于是陈景乐便开始说:“我觉得企业的核心始终是人,矛盾也是围绕人来产生以及解决的。”
“任你各种管理办法吹得天乱坠,什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高效的组织结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良好的沟通协调、持续改进和创新,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等,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获得需要的结果,不行就换!这就是一家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乡土社会的现代化,不是摧毁,应该是转化。要在原来的经营理念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时代需要的东西,公司上下都需要围绕这些新东西做出改变。这是一个新的适应过程,适应不了就只能淘汰。如此反复循环,企业才能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李启光点头:“是这么个道理,没有人天生就会什么,都是放上去,能胜任就留下,不能就换掉。”
陈景乐笑呵呵:“刚才会上提问的那两位,不会被解雇吧”
“……”
李启光瞥了他一眼:“不至于,又不是什么致命错误,看在他们工作勤勉的份上,机会还是要给的。”
“我想也是。”
陈景乐附和一句。
他对所谓的大公司高管们,没有什么滤镜,很多人都觉得进了大公司的人有多了不起,其实不然。
诚然很多人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很厉害,但滥竽充数者也不少,真正负责干活的,大多都是基层。
像某最高效组织里头,都有一堆吃干饭混日子的,更别说普通企业。
李启光看着他:“我给你弄了个公司战略发展顾问的头衔。”
陈景乐摇头:“别了吧,我这个人比较懒散,不喜欢上班。”
李启光:“一年100万,不用来打卡。”
陈景乐脸色一正,不好意思笑笑:“呃,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时间。”
李启光:“200万。”
陈景乐露出一个“看人真准”表情:“有需要您尽管吩咐!”
李启光撇撇嘴,这小子变脸本事怕是师从川剧大师。
真不能说陈景乐没出息。
200万一年呢!
偶尔来给人讲讲课就能拿200万,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清北一级教授讲座收入都没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