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当然不会像邓红梅电话里讲得那么简单,她只是在电话讲出主题就好,几个人会面的时间还是挺长的。 9【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lt;bbsp; 没听几个音,恩斯特就知道,这秦放歌真的是名不虚传。
单单是这前奏的几个音符,他处理起来就是举重若轻,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这种水平,全世界也没几个人可以办到。
随着音乐的继续,和。很多第一次听这首曲子的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一样,恩斯特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伦比。
这回,从音响里传出来的音乐,所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体验在演奏水平上的听觉享受。还有,在作曲在创作上的无限乐思,想象力的尽情释放,但这一切,又根据变奏的规则,完美地组织在一起。
到最后,构筑出的庞大,恢宏,壮观,让人只能仰望的伟大音乐作品来。
恩斯特自己就是世界闻名,也经常开演奏会的资深钢琴大师,自然对这首曲子认识得更加深刻。他也暗自衡量了一下,要他演奏出秦放歌这样的水平来,简直是在难为他。
他虽然经验丰富,可单论天赋的话,还是比不过秦放歌。这点从他对每个音符的音色力道触感等方面都不一致的细致处理,就能听得出来。
恩斯特自己的话,由于上了年纪,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弹一些曲子,都容易忘谱。但他自己强在对曲子的整体把握,也能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通过音乐,传递给听众,这也是他觉得最开心的事情。
可秦放歌这个变态,不仅在细节方面无可挑剔,让听众的耳朵,得到了极致的享受。
真的,连恩斯特都差点忍不住不要形象鼓掌叫好的。
最重要的是,他对节奏,对情感的表达和掌控力,更让人无话可说。
听起来流畅自然,仿佛天生就该如此这般一样。
想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都说重口难调,对一首曲子,各个钢琴演奏家的看法不一,演奏上,也各有千秋。